近年来,黑龙江省以“九珍十八品”之名,向世界递交一张跨越寒温带的生态名片。为进一步擦亮“九珍十八品”金字招牌,解读黑龙江优质森林食品,新华网联合“九珍十八品”品牌推出高端访谈《九珍十八品会客厅·药食问道》栏目。栏目以“高寒植物、高倍营养、高端制造”为根基,邀请中医专家循森林四季,探膳食真味,解码本草基因。通过深度对话,呈现黑龙江森林食品如何在寒地黑土中完成从林间到餐桌的价值蝶变,重塑人类与自然共生的崭新范式。
本期,走进访谈间的嘉宾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志新,听他介绍“九珍十八品”中的刺五加,探索其背后的故事。
新华网:刺五加年产量较大,根系发达,在阔叶林下长势良好。黑龙江地区的气候、生态对刺五加生长有哪些优势?
孙志新:早在1901年发表的《满洲植物志》中记载刺五加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绥芬河三岔口、张广才岭、龙潭山、小白山等。《中国植物志》中也记载了刺五加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逐步演变成黑龙江道地药材。
寒地环境的核心特征是低温、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短且冬季休眠期长。这些条件通过调控植物的代谢机制,间接促进有效成分的合成与积累。刺五加拥有“耐寒、耐微阴遮蔽、喜肥沃湿润土壤”的生物学特性,黑龙江地区的气候和生态都非常适合其生长。
在气候优势上,黑龙江地区季节分明。夏季温度适中,而冬季有积雪覆盖,可保护根系,满足其“耐寒不忌寒”的需求。同时,这里降水与湿度适配,满足刺五加喜湿润的特性。
在生态优势上,这里土壤肥沃、污染少,生物协同性强。大小兴安岭的阔叶林为刺五加提供了50%-70%的遮荫率,满足其耐微阴遮蔽的特性。
新华网:刺五加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作用,基于现代的临床研究,请您为我们讲解一下它在哪些病症上疗效更突出?
孙志新:刺五加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言其功效为“无毒,久服轻身、耐老、增年”。在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中,刺五加具有抗疲劳、抗辐射、抗应激、耐缺氧、提高机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力,以及解毒的功效。同时,能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对动物实验性移植瘤、药物诱发瘤、癌的转移和小白鼠自发白血病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还能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过程,提高脑力劳动效能。
新华网:从中医体质角度看,刺五加适用于哪些人群?不适用哪些人群?
孙志新:刺五加的使用需结合其“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作用,以及味辛、微苦,性温,归心、脾、肾经的性味特点。刺五加适用于脾肺气虚、肾气不足的人群。它能补脾气,益肺气,并略有祛痰平喘之效,单纯的脾气虚证和肺气虚证亦宜选用。
刺五加还能温助阳气,强健筋骨。治疗肾中阳气不足,筋骨失于温养而见腰膝酸痛者,可单用,或与杜仲、桑寄生等药同用。此外,刺五加有补心脾之气的功效,安神益志,可与酸枣仁、远志、石菖蒲等养心、安神之品配伍。
刺五加不适用于少年儿童,也不适用于孕产妇、哺乳期妇女、阴虚体质、湿热体质、实热证患者等。
新华网:“九珍十八品”将刺五加纳入核心品类,结合科学技术开发出了多元化产品。您认为这种“传统药材现代化”的转化思路,在保持药效、扩大消费人群、提升附加值方面成效如何?
孙志新:年轻消费者对口感、风味要求高,产品可能需添加大量糖、调味剂或稀释浓度,导致刺五加有效成分占比过低。因此,年轻化产品可通过场景化、功能化、便捷化的设计,成功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一方面覆盖“亚健康年轻群体”,另外一方面降低消费门槛,强化“日常化”认知,有利于扩大消费人群。(视频剪辑:孙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