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以“九珍十八品”之名,向世界递交一张跨越寒温带的生态名片。为进一步擦亮“九珍十八品”金字招牌,解读黑龙江优质森林食品,新华网联合“九珍十八品”品牌推出高端访谈《九珍十八品会客厅·药食问道》栏目。栏目以“高寒植物、高倍营养、高端制造”为根基,邀请中医专家循森林四季,探膳食真味,解码本草基因。通过深度对话,呈现黑龙江森林食品如何在寒地黑土中完成从林间到餐桌的价值蝶变,重塑人类与自然共生的崭新范式。
本期,走进访谈间的嘉宾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高杰,听她介绍“九珍十八品”中的紫苏,探索其背后的故事。
新华网:我们了解到,紫苏分布广泛。请介绍一下,黑龙江的气候条件对紫苏的生长有何益处?黑龙江生产的紫苏产品相较于其他地区有哪些突出优势?
高杰:黑龙江寒温带气候、昼夜温差大、黑土肥沃,为紫苏提供了高活性成分积累的独特环境。本地紫苏中的紫苏醛含量显著高于南方产区,抗氧化能力更强。黑龙江紫苏产品在心血管保健、抗炎功效上更具优势,且因无污染环境,农残及重金属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是高品质药食原料的理想产地。
新华网:紫苏作为“药食同源”品种之一,在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上都有突出表现,其独特的活性成分赋予了它哪些不可替代的优势,使其能在众多植物中脱颖而出?
高杰:紫苏除了可以作为新鲜的蔬菜和调味料以外还有珍贵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含有三大核心成分:分别是紫苏醛、迷迭香酸及α-亚麻酸也就是Omega-3。
紫苏醛具有强效抗菌抗病毒,尤对呼吸道感染有特效;迷迭香酸是天然抗炎剂,抑制过敏反应,缓解湿疹、哮喘;α-亚麻酸也就是Omega-3,具有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三者协同形成“抗炎-抗氧化-代谢调节”网络,能缓解支气管痉挛、抑制细菌,并有使血糖上升等作用,在“药食”两用植物中独树一帜。
新华网:紫苏在日常饮食中有多种用法,如入菜、泡茶等,不同用法在发挥其功效上有何侧重?在使用过程中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高杰:紫苏入菜可以行气和胃,像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们易感到胃脘胀闷不适,采摘紫苏嫩叶做汤、做菜食用,有行气和胃的功效。例如在做寒凉食物时放几片紫苏叶,不仅能提升食物味道,还能解食物的寒凉之性,避免肠胃不适。而且紫苏有解鱼蟹毒的作用,但如果食用鱼蟹后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如剧烈呕吐、腹泻、腹痛等,应及时就医,不能仅依靠紫苏来解毒。另外,将紫苏与生姜、葱白、香菜等配菜一起食用,能起到疏风宣肺、散寒邪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轻度感冒的人群,起到一定的预防和缓解症状的效果。冲泡紫苏叶作茶饮还可以预防感冒、缓解胸腹胀满。在三伏天,暑湿之气较重,人们出现头晕、脑胀等情况时,用紫苏叶泡茶喝,既可解暑,还可祛除体内湿气。
虽然紫苏好处多多,但是在日常饮食中使用时,也应注意适量,一次常用量为6-9克即可,不宜久煎和过量食用,适度很重要。
新华网:从中医角度看,紫苏对于哪些病症有调理作用?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合使用紫苏?
高杰:紫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理气安胎、解毒消食的功效。尤其适用于风寒感冒伴咳嗽和胸闷者,以及脾胃气滞导致的呕恶、腹胀,还有海鲜中毒引起的腹痛、呕吐,紫苏能很好地发挥药用价值。虽然紫苏优点很多,但是有一些人群不宜食用紫苏,紫苏性温,一些热病及热症不适宜食用。例如舌红少苔、手足心热为症状的阴虚内热者及动则汗出、乏力的气虚自汗者,尤其是脾虚便秘者及温病初起者忌用,以免助热伤津。
新华网:“九珍十八品” 将紫苏纳入核心品类,结合科学技术开发出了多元化产品,这种“传统药材现代化”的转化思路,是否让紫苏的药用价值得到更广泛应用?加工后的紫苏药用产品是否更容易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
高杰:“九珍十八品”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保留了紫苏的活性成分,解决了传统食用方法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标准化生产可以确保药效稳定,使紫苏降脂、抗炎作用精准服务于慢病人群。产品形态也更符合现代消费习惯,降低了“中药味”接受门槛,推动紫苏从厨房佐料升级为科学循证的功能性健康产品。(视频制作:张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