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由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脏性猝死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哈尔滨成功召开。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哈医大二院院长徐万海线上致辞。
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会长孙巍致辞。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致辞。
原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线上致辞。
会上,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贺玉泉教授,中国医大盛京医院孙志军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许国卿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围绕心脏猝死治疗、猝死预防和公众健康教育等内容进行了精彩讲座。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李述峰当选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脏性猝死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说,心脏性猝死是突发、致命的心血管事件,常常毫无预兆、瞬间夺命。面对这样的“沉默杀手”,心内科医生需要的不仅是抢救,而是未雨绸缪、系统构建防控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起搏与电生理技术是精准防线的核心力量。通过心电监测、程序化电生理检查,能够早期识别出潜在的室性心律失常高危人群;通过ICD、左束支区域起搏、CRT-D等先进技术的植入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猝死风险,延长患者生命。
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秘书长王莹主持换届会。
李述峰主任委员发言。
李宁副主任委员介绍专委会筹备工作情况。
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王静、高源现场监督选举。
于波强调,目前哈医大二院心内科积极推广左束支起搏、CRT-D与ICD植入、射频与脉冲消融等先进技术,为更多高危患者提供个体化、系统化的治疗选择;同时开设了“心律风险门诊”,打通院内外通道,联动社区,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会上,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李述峰当选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脏性猝死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表示,专委会成立后会大力加强学术交流,搭建高端的学术平台,定期组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分享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促进黑龙江省医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心脏性猝死防治水平的提高;在科普宣传方面,积极举办健康教育和科普义诊活动,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通过讲座、发放资料、现场演示等形式,提高公众对心脏性猝死的正确认识和预防意识;推进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公众场所的配置与培训工作,持续面向公众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提升社会整体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助力健康龙江建设。
与会领导为副主任委员颁发证书。
全体委员合影。
学术讲座现场。
学术主持。
专家提醒,心脏骤停发生后,公众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CPR)。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尽快使用。急救的黄金时间是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及时的CPR和AED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力衰竭患者、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人群等,这些人群应定期体检。(田为 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