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的公示》,确定1677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62名全国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其中,黑龙江省99人入选。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师、高级技师贾春成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1996年,贾春成怀揣着报效国家、继承父辈奉献东轻梦想,选择了劳动量最大的铸造工岗位。他深知,铝合金熔炼铸造是铝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对铝加工产品的最终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我要成为一名顶级铸造工”贾春成暗下决心。当时的贾春成只有90多斤,老师傅们看着年轻的“瘦小子”满腹质疑,“这小身板,能干动吗?”
能!倒炉、精炼、扒渣、清炉……贾春成咬牙坚持,仅用一个多月就出徒顶岗,完成了往常需要一年的学徒任务。
正式上岗后,贾春成在1#电炉前摸爬滚打,潜心钻研技术,熟悉工艺流程,用心用脑去实践,技术大涨,进步突飞猛进。然而,在一次独立操作空心圆棒铸造时,贾春成因为没有仔细操作,导致铸造时产生了裂纹,造成了300多公斤废品。自此,“产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成为了他的工作信条。短短两年时间,贾春成迅速成长为铸造生产线的骨干力量。
1998年,年仅21岁的贾春成凭借出色的铸造技术和扎实的现场经验,被抽调到东轻专门攻关国家重点产品保供的核心研发小组。在一次国家重点产品保供生产任务中,由于其合金易裂的金属特性,铸锭缺陷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贾春成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像“过筛子”一样反复研究技术数据,寻找突破口。在连续4天、最长工作18个小时的反复试验下,最终试铸成功,确保了国家重点项目的如期进行。这个项目完善了我国铝合金谱系,为我国重点工程项目贡献了力量。
多年来,贾春成始终践行“产业报国、一铝当先、创新自强、勤勉奉献”的101精神,不断攻坚克难,改良现有技术工艺。他经过千百次的实验,摸索出操作法上百项,解决熔铸工装具的国产化设计升级改造等技术难题32项,为主或参与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18份,主持开展高端合金新产品试制39项,解决了气泡、夹渣、裂纹、成分偏析等技术难题,为大量国家重点项目提供了高端铝镁合金材料。
2016年,东轻熔铸新线增产上量,面对合金板材成型率低,质量控制等方面相对薄弱的情况,贾春成主动请缨到新线担任生产负责人,组建专业团队,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堵漏洞、补不足,一天一天干、一步一步磨。
同年,以贾春成名字命名的大师创新工作室成立。在工作室与工区的共同努力下,熔铸新线铸造量同比提高了1.4倍,探伤成品率同比提高近13个百分点,创造了行业标杆。
工作室通过每年3到4个项目攻关,带领300多人次参与学习和实践,以贾春成独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五步法”,培养了一批专业知识水平过硬、独当一面、严谨高效的创新人才。许多年轻的“先进生产者”“技术能手”“青年岗位标兵”“东轻工匠”从这里走出来。
多年来,在贾春成的带领下,工作室主导攻关了9项国家重点工程用铝合金铸造项目,申请发明国家专利2项,多次组织完成国家重要材料的铸造任务,撰写了《7系铝合金铸造优质操作法》《铸造工艺标准化操作规范》等11项行业规范及标准,完成了GY线自动化升级改造,实现了圆锭自动化加工,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生产效率提高30%,加工成品率提高8%。攻克了“进口生产线取消起铸工艺”等创新项目12项,成功解决了高强高韧铝合金的成型问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一名铸造工、班组长、工长,到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贾春成一直在路上,“东轻的支持是我的原动力,我将继续前进,为中国铝镁合金加工事业续写更加璀璨的荣光。”贾春成说。(张雪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