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1号新闻中心发车,记者13人”“越野2号场地返回,记者25人”……2月13日上午,亚布力山地新闻中心门前,数辆待发的大客车、中巴车有序排列,媒体采访班车运行主任尹宝鑫手中的对讲机更是响个不停。“记者的镜头聚焦赛场,而我们的工作任务就在这蜿蜒的雪路上。”尹宝鑫紧握着对讲机,边调度车辆边介绍情况。
绘制“快行线”,让媒体记者“准时抵达”
来自佳木斯大学的辅导员尹宝鑫,雪上项目开赛的第二天,就扛起了媒体采访班车运行主任的担子。
“媒体记者能否准时抵达雪上赛场,直接关系到赛事新闻能否及时传递给观众。”尹宝鑫深知时间对记者们的重要。于是,他带领胡觉敏、张元、高维春等3名接驳员深入竞赛场地勘察,绘制沿途行车路线的“快行线”。从各个竞赛场地到亚布力山地新闻中心的雪路上,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脚印。
有尹宝鑫和同事们的“保驾护航”,2月8日至13日,累计发车500多车次,顺利接送媒体记者2500余人次。“我们的工作虽然不在镜头前,但每篇报道的背后都有我们19名接驳员的一份努力。”尹宝鑫说。
“新闻人”老钱:发出“微光芒”,做好“导航仪”
每日5时,来自延寿县委宣传部的钱玺勇就在闹铃声中起身,简单洗漱后,准时奔赴岗位,投身紧张的接驳工作。
担任媒体采访班车接驳员期间,老钱像一台精准的“导航仪”,高度专注地一趟趟护送媒体记者按时抵达赛场。2月10日中午,老钱发现一同执行接驳任务的驾驶员出现低血糖状况,他迅速找来面包、牛奶、饮料等,并贴心照顾驾驶员到恢复正常,保障任务顺利进行。
忙碌一整天后,老钱会帮助同事们总结当日接驳情况,细致梳理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为次日工作提出合理建议,他用责任与担当的“微光”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志愿者”小高:接驳员让我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
来自黑龙江大学2023级的高强,从得知入选亚冬会志愿者那一刻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当好一块砖”的目标。从雪上项目测试赛整理表格,到精细统计住宿信息,再到媒体采访车运行助理岗位,角色多变的他真成了“一块砖”,在每一个岗位踏实履职。
在服务媒体采访班车运行期间,小高分秒必争,全力配合运行主任调配车辆、精准记录乘车人数,确保交通环节无差错。他还贴心照顾驾驶员,在寒冬中送上关怀,让驾驶员保持良好状态。
“能成为服务亚冬会的一名志愿者,我特别高兴,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学会了责任与担当,更让我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谈起工作心得时,小高笑容满面。
风雪无阻,温暖同行。在亚冬会雪上项目的赛事中,媒体采访班车的“摆渡人”,用他们的坚守与温暖,为赛事记者的顺利采访默默奉献着。(记者 张大星)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