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依兰:交所融合 推进农村地区交通治理破冰-新华网
2024 08/26 14:56:23
来源:依兰县委宣传部

黑龙江依兰:交所融合 推进农村地区交通治理破冰

字体:

  为切实有效解决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问题,哈尔滨市依兰县公安局积极探索“交所合一”警务机制,整合提升现有基层警力,打破基层派出所与交通管理警力业务壁垒,实现“治安交管协同共建、业务信息资源共享、警种业务合二为一”的“大派出所”警务运行模式,深化农村基层派出所警务模式改革,推动基层警务及服务群众工作提质增效。年初以来,全县农村地区发生一般以上交通事故同比下降66.67%,财产损失同比下降68.99%。

  警务融合,构建警力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

  “两位驾驶员同志,这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请按照认定书内容对此次交通事故进行处理,如果不认同处理结果可以在三日内向我局交警大队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依兰县公安局团山子派出所副所长曹旭东说道。在团山子派出所接待大厅,两位肇事车辆司机收到了来自派出所民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听着民警对于此次事故清晰的责任划分,脸上因为事故纠纷产生的怒气也陡然散去,在民警的调解下,两人握手言和一同走出派出所。

  “交所合一”警务机制推行以来,县公安局着力构建集“维护治安、管理交通、保障安全、服务群众”于一体的警务模式,在保持机构、编制、人员和职责不变的情况下,农村交警中队全部进入派出所集中办公,整合农村派出所和交警中队警力资源,赋予基层民警综合执法权,实现派出所民警在工作途中就可以管理交通秩序、维护交通事故现场,走村入户时就可以调查和掌握机动车和驾驶人情况,面对面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等得天独厚的管理优势,实现了一警多用、一警多能、统一执法、联合执勤的多元化一体效能。警力调整后,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打破了警种壁垒,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的治安、交管双重统一管理的长效机制,以期达到“一警多能”和“1+1>2”的良好效果,最终形成基层所队“点、线、面”统管的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

 网格覆盖,打通乡村安防“最后一公里”

  为加强农村交通管理警力全覆盖,依兰县公安局实施“1+1+N”的协同联动运行模式,在全县132个行政村、3个农场及10个林场共建设145个二级“两站两员”综合警务工作站,聘用136名“一村一辅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聘用145名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员投入到村屯,开展交通违法行为劝导纠正工作中,组成“驻村民警+一村一辅警+治保会+劝导员+信息员”的综合治理队伍,深入摸排所在村屯的机动车和驾驶员底数,开展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劝导车辆违法行为等工作,形成道路交通事故安全隐患不出村、不上路,形成“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显著改善农村交通事故高发的局面。

  “通过网格化治理,不但补齐了农村基层所队警力不足的短板,更实现了警情、人员、车辆等资源信息,从源头到收集、整理、传递等过程中的一体化。”道台桥派出所所长黄海秋说。依兰县公安局以综合警务工作站为圆点,通过完善综合警务工作站设施和设备,发挥综合效能,向周边辐射,形成一套集“卡点劝导、违法打击、隐患排查、道路巡控、治安防控”为一体的综合治理工作圈,扩大警务工作半径,使各项警务工作圈圈相连,达到农村地区全覆盖,进一步夯实农村地区源头事故预防机制,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不断延伸农村地区治安管理及道路交通治理触角,确保了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稳定形势。

  夯实基建,铺就乡村道路交通安防畅途

  为有效遏制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发生,依兰县公安局深化“千灯万带”示范工程,提升交通安全防护能力,增设辖区国、省道穿村过镇重点路段警示灯、标志牌、凸面镜、爆闪灯、减速带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标识及照明设施覆盖率达80%,醒目的交通设施时刻提醒过往车辆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出行习惯,为行人和车辆提供更清晰的交通指引和安全。

  同时,依兰县公安局还联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形成道路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高频次推送、全方位整改、多部门验收”的工作流程闭环,今年以来排查隐患432处,并全部整改完成。对辖区道路标线进行全面重新施画,配齐配全相关警示和提示标志,极大提高了两条国道的安全行车条件,为沿线村民出行营造了一个安全规范的道路交通环境。

【纠错】 【责任编辑:董云竹 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