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探索 智能化实践 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智慧农业展现新活力-新华网
2023 08/21 19:16:31
来源: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

数字化探索 智能化实践 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智慧农业展现新活力

字体:

  数字赋能北大荒,万物智联大粮仓。近两年,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以深入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战略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北大荒集团“数字北大荒”建设总体要求,聚焦科技创新引领,不断在农业信息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数字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水平,努力打造智慧农业先行区,争当现代农业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带领广大种植户走上增收“智”富路。

  借鉴先进经验 增添发展新动能

  数字世界,瞬息万变,企业如何抢占时代先机,如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先进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今年4月中旬,建三江分公司组织考察团赴广东、浙江、江苏、安徽等5个省份,历时9天,行程1万多公里,先后赴10余家国内行业领军企业进行考察、学习、交流,开展座谈研讨,商定战略合作协议。省内加强与北大荒信息公司就“数字三江”建设工作进行对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数字三江”建设,实现“弯道超车”。

  考察期间,考察团成员带着问题出发,一路边走边看边思考,先后来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华大基因、五芳斋等4家大型企业。所到之处,扑面而来的都是涌动的创新气息、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敢为人先的创新创造精神,以及多元融合发展的探索、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农机智能化提升……

  是机遇更是挑战。考察团在华为、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开拓视野、寻找商机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发展数字农业、突破自身发展壁垒的信心。

  “我们将深化与集团产业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构建数字化发展的“四梁八柱”,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农业数字化建设步伐,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管控体系,推动经营管理提档升级,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建三江分公司党委书记苍云在座谈时表示。

  为有效打破“数据孤岛”,强化资源利用,实现“一云统揽、一图呈现、一网通办”。分公司自2022年起,对原有平台进行整合,建立了横向打通“感知-决策-执行”跨域业务断点、纵向贯通“分公司-农场-种植户”三级数据的建三江数字农业管理云平台,将北斗导航、遥感监测、5G传输、物联交互、智慧诊断、模型决策等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与寒地水稻标准化种植模式深度跨界融合。

  黑土地里“慧”种田,打牢了粮食丰产丰收的智慧基础。建三江分公司围绕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各生产环节、机库田间作业转移全自动、智能农机集群协同作业、作物全过程生产实时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等方面进行技术延伸,在现有8个智能化农场基础上新增前锋水稻创新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攻关“感知-决策-执行”智慧农业闭环管理体系,持续探索面向农业全程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

  数字化全覆盖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科技潮涌,数字三江。今春,鸭绿河农场通过利用智能化叠盘育秧技术,并集成水稻种子温汤浸种消毒杀菌、智能双氧催芽等先进技术设备,实现的高精度流水线作业。

  “自从使用叠盘暗室育秧,省心又省力,以往我们都是自己在地里浸种催芽,温度掌握不好,出芽参差不齐,通过公司温汤浸种实验浸泡过的稻种,不但根系壮、出芽早、返青快,而且更加环保,有效避免了种子包衣对本田造成的水污染。”谈起叠盘暗室育秧的好处,种植户张伟赞不绝口。

  今年,建三江分公司运用农业数字化生产覆盖了耕、种、管、收各个生产环节。水田通过应用智能化温汤浸种、智能双氧浸种催芽、智能化硬盘生产、叠盘暗室育秧、秧田温湿度控制、智能叶龄诊断、智能控制灌溉、无人驾驶等技术措施,水稻种子用量减少10%、秧田育秧时间缩短7-9天、出苗率和秧苗素质大幅度提高、亩减肥15%、节约生产用水50立方以上。同时,分公司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以案例讲解、实操分析、技术对比等方式,对工厂化育秧技术和作业流程进行详细讲解,加快推进新技术落地。在旱田生产过程中,通过对拖拉机、高地隙自走式喷药机、收割机等进行改装升级,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多机协同作业,作业质量、作业标准大幅度提升,亩减药15-20%。分公司重点加强田间智能化建设、农机无人化改造,围绕农业种植全流程,落实推广22项农业新技术,实现了农情、农事、农艺及农机等全产业链紧密结合。目前,分公司引进4套水稻温汤浸种设备,插秧面积达14.6万亩,完成智能双氧催芽10.64万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引进硬盘全自动起盘机,作业数量达5.1万张。2020年至今,建立叠盘暗室育秧基地184处、配套设备1596套、硬盘1580.5万张,累计应用面积150万亩。

  为提高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助力种植户科学种田、智慧种田。今年,建三江分公司各农场有限公司通过邀请农业专家利用远程技术进行线上培训,组织农技人员利用快手、抖音等平台开展直播培训。线下,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送技术,解答种植户疑问,举办“田间课堂”,发挥其灵活选择地点、灵活安排人员的优点,既节省时间,又不耽误农活。目前,分公司已开展各类科技培训4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万余人次。

  创新智能农机具 提升农机作业效率

  今春插秧时节,红卫农场有限公司多台无人驾驶插秧机联合作业。随着启动键按下,秧门徐徐打开,31台智能插秧机在7台无人驾驶插秧机的带领下,以“雁阵”型匀速前进,把一株株健壮的水稻秧苗均匀地插进稻田里, 轰鸣出新时代农业腾飞的智慧强音。“只有亲身参与了,才能更加直观感受到种植户对智能农机、少人化种植技术的期盼,我们要在现有智能化机械和智慧农业平台的基础上,向更加简洁化、更加便利化方向努力,解决先进技术不会用、用不好的问题。”建三江分公司党委书记苍云在红卫红场有限公司举办的分公司首届“插秧节”暨春耕生产劳动竞赛农事体验赛中边实践农活边为种植户们答疑解惑,解决问题。

  截至目前,建三江分公司通过举行“插秧节”“糯米节”“开镰节”等文旅活动,引起了国内诸多媒体关注,直播点击率突破100多万人次,全面提升了“建三江”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新机具的引进加速智能农业的发展。2022年,建三江分公司新购置导航系统1.54万套、国产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75台、智能化轨道运输车960套、卫星平地机96台、双向驾驶1404拖拉机75台。坚持“以用促研、以研促造”的农机产业发展思路,建设创业、胜利国产高端农机智能化示范农场2处,新购置CVT2404大马力拖拉机等一批高端智能农机,全面提升国产高端智能农机应用水平。同时依托智能化生产、大机械作业优势,建三江分公司协助周边地区农业发展,推进垦地融合,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截至目前,建三江分公司累计配套北斗导航系统11655台套,农业智能化作业水平达到30%。

  有了现代化机械力量助力,建三江一季水稻生产仅用6个“10天”,即可高标准完成千万亩水稻浸种催芽、秧田播种、搅浆整地、机械插秧、收获、秋整地6个生产环节的工作。如今,建三江分公司1000万亩水稻涨势非常好,分公司农业部门正积极组织各农场有序开展防病虫害、稻瘟病等工作,预计9月下旬,即可展开水稻收获作业。

  做好“水”文章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今,智能、数字化生产模式与农业深度融合并形成了一股新的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力,以大数据整合、信息化支持、互联网推荐等手段驱动智能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农业领域,农业4.0时代已经开启。

  “前进农场有限公司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建模、GIS、远程自控等技术,通过数字智慧管控平台,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准控水、自动灌溉。”近年来,前进农场有限公司累计投入资金4.9亿元,灌区主体工程全面完成,70余万亩良田饮上了黑龙江水,年可增产粮食3万吨以上,直接经济效益8000万元以上。同时,前进农场还全面实施“浅、湿、干”间歇灌溉模式,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年可节水3500万立方米以上。目前,前进农场已完成标准化格田改造7万余亩,有效增加种植面积4%以上,节水10%以上。

  今年,建三江分公司青龙山灌区入选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灌区,为全国首批获此殊荣的11个灌区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唯一入选的灌区。

  据了解,青龙山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32.74万亩,是黑龙江省最大灌区。在青龙山灌区建设中采取灌排结合和“三水联合调度使用”,推广应用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使灌区具备了高效节水的扎实基础,为建设现代农业领域航母发挥水利支撑保障作用。

  建设现代农业领域航母,水利现代化是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建三江分公司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原则,组织建设“前进农场数字孪生灌区示范区”和“青龙山农场智慧水利示范区”等6个水利示范区,三大灌区初步完成了从管理中心到各站的基础通讯链路、网络基础建设;完成了重要节点水位流量监测、监控,初步建成灌区应用智慧平台,大数据、遥感、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在水利业务领域应用不断深化。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建三江分公司必将锚定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深耕“数字农田”,全力打造智慧农业先行区,以现代农业的“智慧样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三江力量。(高鹏飞 葛艳晶 李孝凯)

【纠错】 【责任编辑:才萌 董云竹】